-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白马寺路88号碧海生态园旁
- 邮箱:
- 704839389@qq.com
- 电话:
- 18362640522齐先生
- 网址:
- http://www.ycslhs.com
- 手机:
- 18362640522
科普时间
<细菌“吃”塑料?>
塑料是当今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在经济和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不过,废旧塑料的处理
却是令全世界十分头疼的难题
一旦被丢弃
就会变成大自然中
难以被降解的顽固垃圾
威胁着整个地球的环境
最近
日本科学家通过分析发现
一种可以“吃掉”塑料的细菌
有望成为塑料垃圾的“终结者”
日本庆应大学和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的课题研究组与日本企业共同研究的这一课题,通过采集多种环境样本,将微生物投入以PET薄膜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中,发现有多种微生物都聚集在PET薄膜上,对其进行分解,研究人员成功地从该微生物群中分离出了PET分解细菌,并将其命名为“Ideonella sakaiensis 201—F6株”细菌。
这种细菌不但可以分解PET,还能够以此为营养源进行繁殖。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201—F6株的强大功能分别来自于两种被研究人员称为“PETase”和“MHETase”的酶,这两种酶可以帮助201—F6株在常温下将PET稳定的结构高效地分解成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生成的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能够被微生物进一步分解,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PET是以石油为原料制造而成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食品包装、电器部件甚至服装材料都是由PET制成的。据研究人员介绍,2013年,全球的PET树脂总产量约为5600万吨,能够被回收利用的却只有极小的一部分。目前,回收PET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化学处理,这个过程中所消耗的燃料资源也非常巨大。相比而言,利用生物分解PET的方法能耗小,也更环保。
那么
有了这个发现
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离
“PET生物循环再利用”的
大规模应用就不远了呢?
情况其实还没有那么乐观,“Ideonella sakaiensis 201—F6株”分解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塑料薄膜就需要6周时间,目前的降解效率还很低。研究人员表示,会考虑利用转基因等方式让这种细菌变得更加“强大”,未来也将继续研究利用微生物处理PET的方法。
目前,这项研究成果虽然对于自然保护而言还是个远景,但至少已经找到了对付顽固垃圾的新思路,这颠覆了此前大家普遍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无法分解塑料的观念。
肉眼看不到的细菌
其实也能在我们的生活中
发挥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
此类研究在日本大行其道
东京大学的科学家
就曾尝试着在水田中
利用土壤中存在的
大量微生物进行发电
很多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物质
只要搭上科学的顺风车
就能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自然和人类的生活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